在11月8日结束的中国足球青少年精英联赛U15组比赛中,恒大足校U15队表现出色,以七战全胜的佳绩,进14球仅丢3球,最终成功夺冠。接下来的U21联赛和U17联赛将分别在11月下旬及12月初相继开赛。

U系列赛事改革,推进周末主客场制度

到2026赛季,中国职业梯队的赛事体系将迎来重大变化。U21联赛和中青赛男子U19组比赛可能将合并为一个顶级的青少年精英赛事,并采用周末主客场赛制,从而进一步提高赛事的竞争性和稳定性。

目前青少年赛事体系中,18岁以后的比赛主要包括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U19组比赛和中国足球青少年精英联赛U21组。这两大赛事竞技水平较高,但均采用赛会制,这一赛制对持久性和连续性的发展作用有限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现阶段这两项赛事的参赛球员存在较大重合。由于各职业俱乐部普遍缩减整体投入,维持两支18岁以上梯队的难度较大,部分俱乐部用同一支球队在人员调整后分别参与两项比赛。

国际足坛发展的趋势表明,年轻化成为不可逆的方向。从转会市场数据来看,球员的年龄与转会价值密切相关。18岁球员的转会费总额已达到1.48亿英镑,21岁则高达3.32亿欧元,23岁迎来4.95亿欧元的峰值,而28岁及29岁以上球员的转会费总额则大幅降低。这种趋势显示,年轻球员的培养和过渡至职业体系尤为关键。

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,18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优秀球员产出有限,一般一支队伍能涌现两到三名精英球员。因此,中国足协计划将U21联赛和U19中青赛合并为一个顶级赛事,以便集中资源,形成更有竞争力的赛事体系。参考国际经验,欧洲最高设定了U19俱乐部青少年联赛,而巴西足协则注重U20联赛。

中国足协和中足联已初步决议,为打造这一顶级赛事提供全面保障,包括实行周末主客场赛制,这一赛事年龄段或定为U20,同时允许参赛队伍招募一定比例的超龄球员,以满足年轻队员的职业化过渡需求。

为了促进新赛事的顺利推进,建议未来的全运会取消U20组别设置。根据青少年成长规律,18岁后应直接进入职业体系,并辅以国字号培养计划,地方足协组织18岁以上球队的必要性逐渐减弱。未来的全运会足球比赛体系可由三大球运动会接管,在U18组比赛的基础上,增设U16组别,每年举行赛事,配合中国青训五级中心的发展战略。

目前中国青训体系仍采取“双管齐下”的方式,即发挥体育系统的主观能动性,同时依赖职业俱乐部青训。但国际精英青训系统的核心在于职业俱乐部,它们建立了完善的青少年金字塔式培训体系及赛事结构,这对于发展精英球员尤为重要。

虽然中国职业俱乐部的投入呈缩减趋势,职业青训体系面临一定挑战,但其作为培养职业联赛核心球员的主阵地仍不可替代。职业青训的发展既关系到精英球员的产出,也关系到未来职业联赛的质量及竞争力。

鉴于青少年赛事体系现状,深化顶级赛事的同时,还需关注U15及U17职业梯队体系的完善建设,辅以重点赛事支持。赛事设置无需复杂化,应专注于高水平比赛,以更好地培养未来的足球精英。

U系列赛事改革,推进周末主客场制度

从整体结构来看,青少年足球的培训应分层进行,主要由校园足球、社会青训机构、职业俱乐部等负责,体校作为辅助力量。地方体育局及足协则侧重于队伍选拔、后勤保障和赛事运营。各级青训中心应定位为支持与提升精英青训的平台,而非简单的基层培训机构。